幼兒園親師溝通技巧分享,幫助孩子擁有快樂上學生活
發佈日期:2021-09-15
幼兒園就像小型社會,孩子開始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,以及日常好習慣的培養,過程中,有賴於老師與家長的配合,協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。此篇文章分為幼兒園老師篇&家長篇,各種狀況及溝通問題,一次詳解。
原本習慣在家中玩耍的孩子,突然進入一個陌生環境,還有其他同儕,想必一定會不習慣,托福幼兒園園長蔡銘芳建議,爸媽可先帶孩子參觀欲進入的幼兒園,參觀的過程中,老師能給予爸媽一些心理準備,包含孩子可能會遇到的狀況等,更重要的是,爸媽也能趁著這個機會,與老師聊聊教育理念或是想法,以判斷是否合適。
幼兒園老師篇
初到幼兒園.孩子容易出現的2狀況
蔡銘芳園長提到,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,個性、本質都不相同,對於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也不一樣。初到幼兒園,孩子最常出現以下狀況:
.在門口就大哭:大部分的孩子離開爸媽身邊,都容易出現分離焦慮,2歲的孩子更為明顯。第一天入園或許還搞不清楚狀況,等到爸媽離開後才會開始哭鬧,第二天可能在門口就開始哭喊,而且讓媽媽放不開手。
蔡銘芳園長表示,哭是一種宣洩,以自身做法為例,他會讓孩子好好哭,但不會哭太長的時間,過程中分散其注意力,像是帶逛環境、接觸可能感興趣的遊戲、玩具等,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,選擇較適合的緩解方法。
.不願意吃飯、午睡:平時在家裡,孩子可能習慣大人的餵食,加上沒有爸媽在身邊,孩子不願意午睡跟吃飯,蔡銘芳園長建議,如果約是2〜3歲的孩子,爸媽可備著牛奶或是習慣的食物,當孩子不肯吃學校的餐點,或許在累了的同時,牛奶喝著就會睡著,但大部份年紀較小的孩子前一週多是老師抱著睡。
對於剛離開媽媽身邊的孩子,剛開始的生理時鐘,需要有段調整的時間,如果能在學校便便,表示身體對這樣的新環境不再如此焦慮。
蔡銘芳園長補充,當爸媽與孩子一同參觀幼兒園時,老師多會以生活化的對話,讓爸媽了解孩子可能遇到的任何事,包含如果真的發生了狀況,會如何通知家長等,「孩子內心會有恐懼,這是一定的,但家長不能因此受影響。」
觀察問題及興趣.幫助爸媽更了解
觀察孩子的時間越長,其實可看出家庭環境及學習模式,還能提前發現潛在的發展問題,蔡銘芳園長舉例,曾經遇過2歲半的孩子,個性文靜,乖巧到連話都不會說,實際了解後才發現,原來是爸爸太疼孩子,從小給予的刺激不夠多,以至於出現發音問題。還好及早發現,經由媽媽帶往語言復健一段時間後,孩子再次回到學校,能夠表達一句完整的句子,甚至是善於表現,與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同。
此外,透過幼兒園老師與孩子的長久互動,也能發現其興趣所在,蔡銘芳園長表示,爸媽通常想要給孩子學才藝,爸媽不妨問問幼兒園老師,了解孩子的喜好,再決定也不遲。
衝突、處罰如何溝通?誠實告訴爸媽
在幼兒園的生活中,孩子不免會在互動中起了小爭執,小至弄髒對方衣服,較嚴重可能是肢體衝突,老師該如何與爸媽了解?蔡銘芳園長強調,誠實明講很重要。
她提到,這階段的孩子,培養生活常規十分重要,像是小便故意亂撒、洗手用水甩別人等,只要關乎禮貌,都應該嚴格規範,即使在幼兒園處罰了孩子,老師也應該一五一十地讓爸媽了解,使其放心。現代社會觀念的改變,部分爸媽都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被罰站、體罰等,也擔心孩子被欺負,老師誠實地告訴爸媽,目的就在於讓爸媽放心,同時也讓孩子了解如何保護自己,藉此培養起良好態度。
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
「孩子的成長過程跌跌撞撞,若與老師保有良好的溝通,家長會更放心。」小璇媽咪提到,自己要忙家裡的生意,像她這樣的職業婦女,有時真的會因為工作太忙,而忽略了孩子。好在通訊軟體的便利,讓她可以利用空閒時間,拿起手機,就能知道孩子今天的狀況,或是隔天要準備什麼等。
但她也認為,若孩子在學校發生較嚴重的事,身為爸媽還是希望老師能出面溝通,從說話的表情及語氣,才能了解事情的原由,也能透過事件的解決,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。「相信許多爸媽都不是所謂的『恐龍家長』,責任不能只丟給老師,幼兒園只是輔助,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。」做好這一點,孩子回到家,會樂於分享幼兒園的大小事,親子關係也能更緊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