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lcome
新北市私立永松幼兒園標誌
QR Code
歡迎掃描 QR Code

分享至臉書! Share to Facebook!

分享到噗浪! Share to Plurk!

分享到推特! Share to Twitter!

分享到Google+! Share to Google+

分享到微博! Share to Weibo!

家長應負的教育責任

發佈日期:2018-08-15

家長應負的教育責任

文化大學 陳寶山教授

父母或親長應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超過學校老師,因為學校教育有時間段落,學生不在學校的時間,仍然需要父母或親長的教養,這是家庭教育要著力的地方。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,教養子女則是父母責無旁貸的天職。然而時下卻有許多實際上負有家庭教育責任的人,自以為「懂得教育」,「能夠擔當教育工作」,但卻一方面振振有詞的把自己的教育責任推卸到學校教師身上,輕易放棄教育責任;另一方面在實際「從事」教養子女時,卻又不知所措,不知如何教育,或誤用了教育,這是個值得重視的嚴重問題。

  面對科技發展所帶來人性「物化」的負面影響,以及臺灣社會價值扭曲的不安亂象,當代西方未來學家、文化學家趨向的共識是:教育應當進一步體現人文關懷和人文導向,促進人的情感、個性、價值觀得到健全的發展,使人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和諧地協調起來,構成一種合理、完滿的文化品格。這種撥亂反正的教育力量,實有賴每個家長的覺醒,毅然決然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,給孩子適當的愛,做孩子的好榜樣,與學校老師密切合作,加重價值觀教育的份量,使孩子有可能選擇最適合於自己個性發展的價值觀。

一、給孩子適當的愛

  愛的需求包含愛與被愛,情感上的富饒是孩子心理健康與人格成長的泉源。法國畫家夏爾丹曾說:「人類在探索太空,征服自然後,終於發現自己還有一股更大的能力,那就是愛的力量,當這天來臨時,人類的文明將邁向一個新紀元。」

   感恩善待孩子,尤其是在面對身體殘障、或情緒障礙、或行為問題、或先天病弱的孩子時,以感恩的心情,接納他們、擁抱他們、幫助他們、疼惜他們,將可感受孤寂心靈被愛滋潤的那股喜悅。 給孩子適當的愛,在孩子數少的現代家庭尤其重要。尊重孩子的個性,以有條件的愛的方法來管教個別孩子的行為,讓他們在自主與選擇的過程中,養成良好的行為。其具體內涵有三:
   (一)表達適當的愛  

     1.德雷莎修女曾說;「隨處播撒你的愛心,就從對你的家人開始,多一分關愛給你的孩子,你的另一半,然後你的鄰居…,讓每個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感覺。給別人一個關愛的眼神,一個燦爛的微笑,一個溫暖的擁抱。」

   2.做父母的首先必須建立的基本觀念,就是要以無限寬容的愛善待孩子,不要溺愛、偏愛、錯愛或不愛,讓孩子從與家人的相處中,耳濡目染的學會適當的「愛」與「被愛」。

3.適當關心孩子的學習,具體表達適當的愛,以信任、肯定、和讚賞的態度,放手讓孩子去做原本就屬於他們該做、能做的事情,並以實際行動來作為孩子行為的表率,幫助孩子學習與成長,找到自己的天空,活出自己的尊嚴。

  

(二)講求愛的方法

  1. 愛要講求方法,尤其是對懵懂無知、天真無邪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。為了培養孩子自律的能力,避免受到傷害或其他不利的狀況,設定「禁止」的事項,是必須而不可或免的,如此可使孩子直接避免受到傷害,並使其了解「約束」的意義,學習行為規範,明白一個人不能「任意妄為」。
  2. 只要安全許可,父母應該以欣賞的心情,鼓勵孩子參與打掃、洗衣、買菜、洗碗筷、擦桌椅、洗地板、照顧家人或其他工作,給孩子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,在民主的家庭氣氛中學會做最好的選擇,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,體會父母或大人的角色,表現出有教養的氣質,這是每個家庭必須全力以赴,苦心經營的。

 (三)培養孩子責任感

  1.許多家長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,在「愛面子」的虛榮心驅使下,將孩子整個星期的空檔時間都排滿才藝學習活動,孩子被動學習,喪失童年快樂,學習意願低落,在高壓之下孩子並不爭氣,惹得父母著急生氣,而威逼或指責孩子,孩子勢必更膽怯、害怕、畏縮,表現自然更不如父母的期望。

2.給孩子適當的自由選擇空間,學習做決定,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,將能使孩子因自尊自愛而提升其自我價值,並養成獨立自主的健全人格,成為有責任感的人。

二、找回教育的責任

  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啟蒙階段,亦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,俗話說:「三歲看大。」心理學家也強調孩童的經驗是人格發展的關鍵。父母的責任不只是關愛孩子,更要教育孩子,因此確實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,學習教養孩子的正確觀念與方法,乃是為人父母責無旁貸的人生必修功課。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能夠獲得父母親長的關愛、照顧與養育,進而學會生活上的基本知能,養成良好生活習慣,並且學會與人相處的態度與技巧,適當表達情感,展現有教養的氣質。

  找回家庭教育的責任,教好自己的孩子,是現代父母必須努力面對的課題,其具體內涵有三:
   (一)建立親子信賴感

  1. 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,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,讓孩子多看看外面世界,培養其胸襟與膽識;傾聽孩子心裡的話,觀察孩子的學習習慣,找出學習困難的問題與癥結,給予適當的協助與輔導,幫他養成好的閱讀習慣,學會釣魚的方法,啟發主動學習的意願。
  2. 避免拿自己孩子與他人的孩子做比較,以免貶損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,都是建立親子信賴感的可行途徑。

  (二)建立親師合作模式

  1. 學校教育並不是教育的全部,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老師,是不公平也不會有效,親師合作才是孩子的福氣。倘若像近年來日本愈來愈多「怪獸家長」(monster parents)要求學校提供洗衣和剪指甲服務、要求老師來接學生等的無理要求,甚或孩子在學校受了皮肉傷就提告或進行騷擾式申訴,將讓老師不堪其擾,甚至憂鬱生病而無心力,放棄教育孩子,最後受害的仍是自己的孩子。
  2. 主動溝通、支援學校教師,親師間彼此尊重合作,成為優質的教育合夥人,一起共享孩子成長的喜悅,將會成為精神境界富饒的快樂家長。

   (三)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

     1.挫折容忍力是指個人遭受挫折時免於行為失常的能力,亦是指個人經得起打擊或挫折的能力。同理、接納孩子的感受並非認同孩子的想法。家長教導孩子,是希望他現在以至將來能夠生活得愉快而滿足,然而從古至今,很少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風順,都會有不可避免的挫折與失敗,要靠堅毅不屈的意志,面對困境,克服困難,度過逆境,才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契機與喜悅。

2.讓孩子由成長經驗中體驗到挫折是現實生活中的正常現象,不能避免,也無法避免,鼓勵孩子學習面對現實,接受挫折,並學習在可能的範圍內,克服挫折,乃是促進孩子心理健康、人格健全的不二法門。

三、做孩子的好榜樣    

教育原本就不是移山填海的大工程,但卻是心靈建設與人格陶冶的精神事業,是需要長時間投入心力全力以赴方能有成效的。所謂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,如果不是從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,如灑掃應對進退的學習做起,我們很難冀望孩子會成熟得快一些,成長得好一點。

   孩子的成長與進步,是家長與學校共同的目標與期待。一個理想的學校,乃是由學校教職員工生與家長,共同努力創造出來的,而最有利於師生家長自我尊重、自我肯定、與相互合作、相互成長的學校環境,就是以「誠」與「仁」為核心經營的教學園地。

   天下父母心,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強,希望他們成龍成鳳,這是很正常的心理。父母的人生閱歷深,是孩子最佳的領航員,因此要從日常生活做起,給孩子好榜樣,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成為有教養的好孩子。例如:

   (一)保持住家附近的整潔,車子不亂停、垃圾不亂丟、溜狗不放縱寵物隨地大小便。

(二)遵守交通規則,開車不喝酒,喝酒不開車,開車要禮讓行人,行車中不隨便搖下車窗拋棄菸蒂、果皮、紙屑或飲料罐。

(三)尊重學校老師,多與孩子的老師聯繫溝通,每天抽空檢閱家庭聯絡簿與家庭作業,主動參與孩子班上活動,提供支援與協助,儘可能不在孩子的面前批評孩子的老師。

(四)讓孩子學會負責,教導孩子養成睡覺前準備好第二天所需學用品的好習慣,不要做奉兒女之命專程送學用品到學校的限時專送父母;讓孩子適度參與家事,分擔能力所及的工作。

   身為高附加價值的現代家長,要用身教「以身作則」,言行一致,作孩子的好榜樣,為孩子們樹立「修己善群」的行為典範,將「誠」與「仁」落實在家庭與日常生活中。

回上頁
回列表
回首頁
FACEBOOK 留言板